中秋缅怀先父,重温素质教育——《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浅说》再读有感
“贝碧嘉”终于来了,室外狂风大作,将每个人都困在家中。忙忙碌碌的生活也静了下来。此时此刻,在这个台风伴着的中秋,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了逝去的亲人的身影。
在时光的长河中,有些篇章因其深邃的思想与前瞻的视野而历久弥新,成为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宝贵财富。今日,当我再次翻阅父亲——李明珠先生,于1994年在《山西教育》杂志上发表的《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浅说》一文时,心中涌动的不仅是对父亲无尽的思念,更是对教育事业深深的敬畏。
父亲李明珠 1942年1月4日年出生,1999年患肿瘤,术后重返岗位并带病工作,直至2000年10月18日病逝在其办公室,他的一生虽短,却如流星般璀璨,尤其在担任山西省高平市东方红小学校长期间,他的教育理念与实践,如同一股清流,滋养了无数学子的心田。
《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浅说》一文,不仅是对当时教育现状的深刻剖析,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准确预判。父亲提出,基础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,这一观点,在今日看来,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。
父亲在文中提出的四项工作重点,即重视德育工作、开全开足课程、面向全体学生、创设第二课堂,无一不体现出他对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重追求。
尤为感人的是,父亲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。他深知,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,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关键。因此,他呼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提高教师素质,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,这一观点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。
在此,我谨以此序,缅怀先父,传承教育之光,愿他的教育梦想在我们这一代乃至后代中生生不息,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!
(原文见下:)
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前说
(李明珠.李志刚- 摘自《山西教育》1994年第9期)
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。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,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莫定良好的基础。所谓全面素质,就是思想品德、 文化科学、 劳动技能、 身体心理的综合素质。
当今世界 ,正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时代 无论经济的竞争、 综合国力的竞争,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,说到底, 是教育的竞 争,是民族素质的竞争。 只有搞好教育,人才出得多,技术领先,劳动者素质高,我们才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,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我们认为,学校实施素质教育,目前要狠抓四个方面的工作。
一、要重视德育工作,全员参与育人。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爱祖国、 有理想、 讲道德、 守法纪的公民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全员参与。领导要亲自制定德育计划 、培训德育队伍,听取德育汇报,给学生作德育报告。团队组织要与班主任配合,抓好升旗仪式,开好主题队会、班会,开展好学雷锋活动,组织好参观、访间、纪念等社会活动。各科教师都要结合学科特点,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,后勤人员要与师生共同努力,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。
二、要开全开足课程 ,教学堂堂过硬。必须严格依照省市教委规定开全所有学科,而且各科节数不能少。严禁“统考科目” 占用音、体、美和劳动课的课 时。备课、讲课要节节认真,并努力改革教学的方法,做到精讲多练,提高课堂教学效果,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环。 只有课堂基本完成教学任务,课外作业少而精,学校才有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,全面落实素质教育。
三、要面向全体学生,优、中、差一齐抓。优等生一般品学兼优,未来希望最大。要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,高标准要求自已。中等生往往人数较多,潜力最大。 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,克服弱点,奋起直追,力争赶超优等生。 对差生需逐个进行分析,并付出辛勤劳动。要通过积极鼓励、认真补课、耐心辅导、 教给学法等,促进他们转变。
四、要创设第二课堂,发展爱好特长。改革开放,百业兴旺,社会需要各种人才。 学校组织种种活动小组,如体育、书法、绘画、歌舞、小制作等,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, 既活跃了校园生活 ,又培养了学生特长。 这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面。当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,要做到辅导教师、活动内容、活动场所三落实。
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希望还在教师。 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以深切的希望。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超前的思想意识,新时代的使命感,高尚的为师道德,丰富的文化知识,终生从教的决心,无私奉献的品质,科学施教的方法,不断进取的精神。目前,不少教师的素质达不到要求。 比较突出的间题是,知识水平不高,教学方法不力,上课做不到当堂基本解决问题,课后布置作业较多,挤占了各种课外活动时间, 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。 解决这一间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提高教师素质,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更是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。提高教师素质,一方面,需要各级领导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锻炼的机会;另一方面,教师在工作实践中,要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,积极投身教育改革,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,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,为搞好素质教育作出贡献!